7月2日 天空万里无云,心情黑暗无比
昨天一早西雅图的警察集体出动开始清除示威人群。市中心的几个街区乱象横生事态不断升级,纵容事态发展的女市长终于沉不住气,决心请回警察收复失地。看了纪录片Seattle is dying , 颇有感触。曾经让人向往的西海岸无论旧金山,西雅图,犯罪率节节攀升,繁华背后就是遍地垃圾和讨饭的人群。或许这就是民主的代价。记得我有个病人,每天住在自己的车上,我问他为何不去避难所,他说那里不够自由,所以更愿意在大街上游荡。
晚上看了一个电视辩论会,辩论主题是 race and college admissions. 谈论是否种族肤色应该成为考量上大学的一个标准。
正方阐述肤色作为一个上大学的评判标准是为了照顾黑人而歧视其他族裔特别是亚裔。这本身就否定了我们的立国之本:人人生而平等。黑人进入大学的SAT成绩低于亚洲人几百分。他们很多人跟不上课而不得不退学,这本身就增大了社会成本而且没有帮助到黑人。而反方认为大学需要多样化,成绩不是唯一标准,很多人是高分低能。一看观众席上坐了不少黑人加上目前的时局就知道这种辩论的投票结果已经毫无意义了。毫无悬念的反方为胜。主持人采访正方的白人先生,问他什么职业,他说原来是律师,现在是做新闻,因为他想说出实情。在这个被潮流绑架的时代,即使沉默都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更别提tell the truth。我们正在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勇气。
今天一大早就看到哈佛大学率领351所大学取消SAT成绩,各种成绩似乎都不再决定录取。录取标准看疫情中表现,对于社区的贡献,支持弱势群体的能力。也许这种录取标准也有他的时代意义。不过我还是不由得想起了文革中的白卷先生似乎也不无道理,手上有老茧才是能上大学的真谛。
7月3日 政治的外衣
全美新冠昨日增加5万6千,北卡单日增加超过2000,总阳性超过7万。再创历史新高。德州668家幼儿园爆出新冠病人。然而人们早已无所畏惧,反正死亡率一直在下降,医院也还有床位。生活总是要继续。
加州突然有华人组织反对ACA5法案,此法案让亚裔子女进入好的大学是难上加难。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没有对那些议员们有足够的支持力度,总是等待利益受损后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或许只能有适得其反的效果。政治是个族群间制衡的游戏。需要长期的投入力度,才能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应有的韧性。
加州不断有人提出应该为历史负责,赔偿每个黑人。也许这也不无道理,那么应不应该为历史上的《排华法案》赔偿华人?还有当年的土著印第安人那无处安放的灵魂?他们改怎样讨回公道?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托马斯.索尔说:我们是不是已经走向荒谬的最高阶段?有些人要为他们生前发生的事情负责,而另一些人却不需要为他们今天的行为负责。
晚上我们附近的主要街道上再次有人示威游行,下班的一名女律师被示威者无辜拦截,警察却袖手旁观。那位女律师说在佛洛依德死后她曾单膝跪地,现在这些人完全是暴民。记得西雅图市长曾对电视台说她支持游行:示威者占领城区是summer of love. 结果没几天示威者去了她家门前抗议,市长立刻变卦: it is time for you to go home!这些政客只有脱掉外衣才能露出真实的自己。
圣路易斯的一名白人律师和夫人在示威者冲破小区大门后,紧张的他们拿出了长枪保卫家园,示威者于是小心的路过了他家门口拍下了这一幕,两派立刻炒作,CNN的主播有选择的放出部分录像,网上的留言回应:那位主播在出卖灵魂,为了选票一切都可以置若罔闻。
晚上好友说:何谓好的制度?若让大多数人露出善的一面并推动社会进步的制度应该是好的制度,若逼迫人变得狰狞,走向丑恶,那么要么是这个制度出了问题,要么是制度里的人病的不轻。
7月4日 独立日的思考
一早国内的好友问我:我每天陷在烧脑的各种关系里,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专家,院长,哪个双商都比我高。
我不是心理学家,闺蜜问了只好瞎聊:我在做饭的时候爱听书,昨天听了胡适的几篇杂记《人生的意义》后来又想起了以前读过的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西西弗斯每天把巨大的石头往山顶推,冒着生命危险日复一日的推,石头最终还是滚下来,加缪想:何为人生的意义?人生本无意义,西西弗斯的辛苦劳作,为了虚幻的山顶,本身就是他的人生意义。胡适看到同事每天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大学的各种关系,感到无助与悲凉,但是他想:或许这些纠缠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这些日复一日的生活或许就是平民百姓的信仰。
午后电视上看了特朗普在南大科州的国庆演讲。南大科州的 Mount Rushmore 雕刻有包括华盛顿在内的4位总统塑像。特郎普再次强调了,这些历史不能被改变,这些建国领袖虽不完美但是立国之本。并强调我们只对上帝下跪。显然他传递了清晰的信息,给他的支持者重塑了信心。至于反对者,无论他讲什么都并无意义。
晚饭定了附近台北101的饭菜。16岁的高中生送货上门。40美金三道菜加上牛肉饼,真是不错的性价比。
晚饭后一个朋友找我散步,她是UNC的教授,埋头科研。秋季开学在即,心情十分矛盾。她从不关心政治,但是最近女儿反复指责她,在一个民主国家,若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权力。
躺在床上回想这过了半年但却像过了一个世纪的生活,“好消息是2020已经过了一半,坏消息是2020只过了一半”.....
7月5日 生活充满对抗的声音
在YouTube 上看了Tucker Carlson 对前伯克利大学教授的采访,下面的留言让我眼睛一亮:get politician speaking of the truth just like get fish climbing the mountain. (让政治家说出实情犹如让鱼儿爬上山顶)
Tucker 反复提醒我们选的不是拜登,我们选的是他的副总统,因为他的身体状况让人随时担忧。左派强烈推荐他应该搭档一个黑人女性。一个号称不允许歧视的国家却处处用肤色来吸引人群。
亚特兰大周末枪击死亡几名黑人,其中一名是7岁的儿童,黑人女市长终于发声:enough is enough, we’re killing ourselves. 显然日日诋毁警察的声音换来了更多的bleeding. 芝加哥,纽约等地的枪击案不断升级,CNN似乎有意回避这些,不断播报的只是疫情。
晚上去Lowe’s 买厨房用的灭火器,碰到一位不戴口罩的白人,似乎友好的问我:”where you from?” 我答“ originality Beijing “ 白人接着说:“我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你怎样看待中国的媒体?” 我立刻sense 到这位先生想说什么,我回应:你怎样看待现在的美国?这时一位黑人工作人员从身边走过,白人立刻对我挤眉弄眼,那位黑人看起来非常体面和敬业,我假装什么都没看到,对他说:你能做的是戴上口罩,这里不适合辩论。
回到家就看到了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在加州的一个餐厅,一个来自英国的白人无端的指着一家正在过生日的亚州人歧视性的谩骂,女服务员立刻赶走了那位种族主义白人,视频放到了网上。批评白人的声音立刻如潮水一般袭来,这位白人居然是一家公司的CEO, 看来他距离失业不远了。估计那两分钟的谩骂会带给他一生的懊恼悔恨。他第二天立刻道歉:my behavior in the video is appalling....互联网时代似乎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公正,只是不知这些放大的公正是否会伴随更深的仇恨?
7月7日 友谊天长地久
几个爱好文字的中学同学突然联系起来,弄了个小群“文字沟通心灵” 一位勤快的同学立刻写了一篇《左拉与塞尚》谈的是法国文豪左拉如何与印象派画家塞尚从深厚友情到相互憎恨的过程。还有同学发了一篇给儿子的信,让我发表读后感。我草草写了几句感悟:再谈友情
尚未佛化的凡人若由于共同的爱好价值观目标等相互欣赏、彼此需求而建立的友谊,这种情感有时随着友谊的加深而让人形影不离甚至刻骨铭心—-成为共生,共生一定伴随着对于彼此的期待和某种化学的平衡。左拉与塞尚无法reach 到彼此的期待而产生的失望甚至憎恨或许是许多友情的必然ending.
什么是真正的友情?记得有人说真正的友情给你最大的自由并永远支持你。或许这话可以用在任何一种relationship. 我自己年轻时曾经在共生的状态里期待过,在刻骨铭心里绝望过,后来才开始反思relationship. 若能随时来去从容,必须放下期待,内心独立才能永远包容。这种友谊未必像共生体那样刻骨铭心,但是能持续共存。巴菲特与芒格或许体现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睿智与内心的笃定。
我们永远应该有成熟的心智,独立的人格,君子和而不同。
0
推荐